一、前言
�W�W浙江省大学科技园以浙江省大学群体为依托,由浙江工业大学牵头,浙江工程学院、中国计量学院、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政府共同建设,2002年10月14日经浙江省科技厅、教育厅批准为省级大学科技园。
�W�W浙江省大学科技园坐落在杭州市江干区,地处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江干科技经济园西侧,位于浙江省最大的大学城――杭州下沙大学城的西北部,处于浙江工业大学东侧,界于浙江工程学院、中国计量学院新、老校区之间。核心区规划用地317亩,其中启动区块建设用地50亩。
�W�W科技园所在的江干区是杭州市重要的交通枢纽:萧山国际机场与其峙江相临;沪杭甬高速公路和沪杭、浙赣、杭甬、杭长铁路在此交汇;钱江二桥、钱江三桥比肩于此;杭州火车东站和汽车东站均位于境内;规划中的城市轻轨、地铁在此多处设站;水上交通有京杭大运河和钱塘江。四通八达的江干区交通网为大学科技园与外界的交流提供了方便。同时,杭州市在建的50米宽的城市快速道德胜路贯穿科技园区,将三所高校和下沙大学城的其他十五所高校连成一线,从园区到各校仅10分钟左右车程,交通十分便捷。此外,江干区现代化的电力、通讯、供气、供水、宽带网和污水处理等各类基础设施为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杭州“城市东扩”和“钱塘江时代”的到来,大学科技园的区域优势越来越明显。
�W�W二、浙江省大学科技园建设的必要性
�W�W⒈长三角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要求。
�W�W长江三角洲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1%,却创造了全国GDP总量的20%。今天,她不仅仅在国内经济体系中具有示范、带动和辐射的作用,更肩负着改变东亚地区经济格局,提升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地位的历史性重任。浙江省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南翼,与江苏共同构筑起了支撑中心地区上海的坚实两翼。杭州作为浙江省会城市和长江三角洲南翼最重要的中心城市,在加速长三角经济合作与发展的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北望长三角北翼的江苏省和中心地区的上海市,在南京和上海已分别建立了3个和5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考虑到长三角南北两翼和这些地区协同发展的需要,在南翼的中心城市杭州再建设一个大学科技园在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凸显出重要的战略意义。
�W�W⒉浙江经济发展模式的现实需要。
�W�W浙江省是我国最具经济发展活力的省份之一,经济发达,GDP总量位居全国第四,人均GDP已经超过2000美元,列全国第三。以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区域特色经济是浙江省工业发展的特色和优势,但在这一特色与优势的背后也存在着隐忧:浙江省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但企业总体规模偏小,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在全省经济增量中依靠高新技术项目拉动的比例偏低。浙江80%的研发人员集中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企业研发人员严重短缺。浙江省制造业领域的每万名从业人员中,从事研发活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仅为7.79人,低于全国的平均数,约为日、美等国上世纪90年代初的十分之一。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浙江民间资金充裕,企业已成为浙江省科技投入的主体,企业的研发经费支出已占全省的75%以上。两相对照,映衬出了未来浙江经济发展的命脉所在。
�W�W⒊高校科技力量的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推动。
�W�W浙江省除了1所国家重点高校浙江大学以外,还有23所省属本科院校,其中56.5%集中在杭州。身处浙江这块市场经济发育比较成熟的土地,这支庞大的科技力量已经以各种方式融入到浙江经济的发展大潮之中,与浙江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浙江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征程中,这支力量必然会在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等各个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为打造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这一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而建设一个以浙江省地方高校大学群为主体的大学科技园无疑可以为这支强大的科技力量搭建一个展现其独特魅力的舞台,把大学的科技能量充分地释放出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与技术创新产生积极的影响。
�W�W三、浙江省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规划及建设思路
�W�W⒈浙江省大学科技园的总体建设规划及建设模式。浙江省大学科技园采取“政府引导、多方合作、企业化运作、滚动开发”的建设模式,以孵化高新技术企业、转化科技成果、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主要任务,以“科技企业的孵化器”为核心功能,依托共建高校的科技优势和人才、学科、实验设备、体制创新等综合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化,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能源与环境工程、生物制药、纳米技术和新材料、服装与纺织工程技术等领域。同时,科技园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谋发展”的建园指导思想,为入园企业提供科研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转化过程中所需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综合服务,以提高孵化质量为重心,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和中介机构的建设,把营造一个有利于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服务、管理环境放在突出的位置。科技园依据“一园多点”的方式,实行开放式办园,面向全省广泛吸纳各高校师生以及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入园孵化,同时将以杭州园区为中心,逐步与浙江各地高校合作,在当地建立若干个分园,以充分利用各地资源,促进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W�W⒉科技园的组织机构建设。在组织机构建设方面,浙江省大学科技园突出政府的协调和指导功能、共建各方的主体作用和企业化的运作方式,从自身实际出发,建立了保证园区各项工作高效运转的运行机构。浙江省大学科技园领导小组由浙江省政府、杭州市政府、浙江省科技厅、教育厅和共建单位的有关领导组成,负责协调地方政府、高校和科技园各方关系,宏观指导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浙江省大学科技园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共建四方的领导组成,作为大学科技园的宏观决策层,负责科技园带有战略性的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协调,直接领导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浙江省大学科技园管理委员会由共建各方派员组成,由浙江省大学科技园领导小组办公室直接领导,作为大学科技园的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规划、研究提出促进大学科技园发展的政策与措施、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协调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与园区企业的关系以及入园项目的审批、考核、种子资金发放等各项管理工作。浙江高校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由共建各方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出资1800万元共同组建而成,代表科技园对外行使法人职能,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按照市场运作模式对园区进行开发建设、经营管理、招商引资、技术转让、中介服务等项职能,为入园科技人员营造一流的创业环境,为入园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通过开发经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也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W�W⒊企业化的运作方式和“一校为主、多方合作”的管理原则。浙江省大学科技园以公司为主体,按企业化方式运作,依据市场规律办事,实行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学校和区政府不直接干预公司的运作,而是通过董事会参与公司的管理。公司本着以大学为依托,以产权为纽带,以资本运作为核心的原则,依靠地方政府提供的各种优惠条件,把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作为建设重点,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合作进行开发建设,通过资本注入,获取利润回报,不断壮大公司的资产和经济实力,为园区的发展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提供保障。
�W�W科技园坚持“一校为主、多方合作”的管理原则,共建四方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一方面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在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各方都有代表参加,指导和协调园区工作,充分体现各方利益。同时,科技园在建设中注重发挥大股东浙江工业大学的主导作用,以利于协调共建各方的关系及共建方与大学科技园之间的关系,调整和防止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可能发生的冲突。
�W�W浙江省大学科技园的总体发展目标是:经过若干年的建设和发展,努力把浙江省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各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的窗口、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的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地、创新要素资源汇聚的中心,以及浙江省和长三角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环境优美、信息通畅、基础设施完善、创业环境宽松、管理规范、服务支撑体系健全、园区文化气息浓郁、区域特色鲜明的大学科技园。根据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规划,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可容纳200余家孵化企业的创业研发大楼即将开工建设,预计2004年主体工程竣工,2005年投入使用。
�W�W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浙江省大学科技园已经初步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建设发展的道路,但是这条道路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深入探索和实践。今后,浙江省大学科技园将按照第二次全国大学科技园工作会议提出的“积极发展、规划管理、改革创新”的指导方针,在努力创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的同时,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充分发挥自身建设优势,广泛利用浙江的人才、科技、社会资源,开拓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新局面。(来源:央视国际;发布时间: 2007-02-08)